AcFun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72|回复: 7

夜烧高烛,读情韵和理趣,体味唐诗与宋诗的美学差异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31

帖子

65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65
发表于 2023-1-15 10:18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引言

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,而能与唐诗一较高下的只有宋诗了。如果说《诗经》与《楚辞》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代表着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传统,那么唐诗与宋诗便代表着诗歌情韵、理趣的两大新传统。到明清时期,诗歌逐渐形成了尊唐、尊宋两大潮流。



图|《毛诗正义》书影

“宋人之诗,精神独存。”唐诗与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,宋诗以试图突破唐诗审美风格的理想开拓出了不同的审美意境,因而两种美学风格互相补充又贯通如一,使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呈现出丰富多姿的神采。
一、内外有别,文气中的时代意气

诗歌的美学特征脱胎于其所处的时代。
从广义的历史角度看,唐帝国经历了“五胡乱华”的乱世后走向大一统。与秦、汉两个统一王朝相比,隋唐时期中原汉民族已经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了融合。此时,南方作为魏晋时中华“正统”的继承者,较之北方来说政权变化还不算频繁,因而经历了“永嘉南渡”后,中国南方保留着更完整、传统的汉民族文化审美意识。



图|“五胡乱华”

南北方文化随着统一而重新融合,自此,中华“正统”与具有异域色彩的北方汉民族文化胜利“会师”,为唐代审美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宋代承接唐代,中间并未经历太大的政权更迭,因而宋代审美意识是对唐代的继承与发展。一般意义上,每一个朝代的末世都会有复古、隐逸思潮出世哲学的兴起,唐朝也不例外。宋初的“质变”便来自于晚唐时期的文化复古运动。晚唐政治动乱和频繁的藩镇战争使盛唐气象彻底走到了穷途末路,文人墨客纷纷失去了曾经有过的积极进取和求功取仕,转而向保全自身的方向而思考。



图|唐后期藩镇割据示意图

从狭义的文学史规律看,初唐文坛在一个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的转折点,出现了陈子昂,他提出了诗歌复归风雅的“风骨”说,“初唐四杰”使唐诗从初期继承南朝声色的齐梁“宫体诗”中挣脱出来,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。宋初则出现了“白体诗”,以学白居易为宗旨,形成了宋初诗歌平易、闲适的风格。这一平易、闲适也开启了整个宋代诗歌的审美风气之先。



图|陈子昂像

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看,唐代社会既统一,又多元,因而其审美态度既外放,又自信。宋代开始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,城镇经济地位提高。与唐代的仕族文化、贵族文化相比,宋代因为城市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,有了丰富多样的平民文化,形成了市井文化与世俗文化,审美追求简约、平淡,审美态度更加内敛、从容
因而,唐、宋两朝关于艺术、生活的审美品位,宏观上的主要区别为,唐代是外向型的审美,宋代是内向型的审美。



图|唐三彩工艺品

性格分内外,审美也分内外。人的性格由其继承的遗传物质、所处的家庭环境、接受的教育等外在条件,还有个人主观意志的内在条件所塑造。得到安全、食物和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,还有充足的爱,人便可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。但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,时刻担忧失去亲人的陪伴,缺乏关爱,那么人便难以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,不轻易表达诉求,害怕被拒绝。由此看来,集体意识个人意识有时有相通之处,在集体的审美意识成长上,尚未长成的民族审美观还像一个孩子。
二、情理之争,天赋型与学者型诗人的狭路相逢

唐代与宋代诗人有着不同的人格气质,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不同的诗歌理论。
在民族政策上,唐太宗曾说:“自古皆贵中华,贱夷狄,朕独爱之如一。”在内政上,重视人才,赏罚分明。漫游、读书、干谒、从军、参加科举都可以是他们的选择。在广阔的阅历和昂扬时代精神的陶冶下,唐代士人有着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,以及“手可摘星辰”般的自信。



图|唐太宗像

宋代统治者采取“重文轻武”的文化政策,且推广全民读书运动,理学盛行。文人之间学术氛围浓厚。宋代文人更多地从典籍中学习知识,并致力于学术探讨和哲学思辨,以至于达到了“官家与士人共天下”的场面。相比之下,宋代士人大多采取中隐保和的心态,即使经历人生挫折,也能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



图|理学家朱熹像

严羽在《沧浪诗话》中概括唐诗、宋诗的创作运思,将唐代诗学阐释为“惟在妙悟”,将宋代诗学阐释为“自出己法以为诗”。出于天赋型诗人与学者型诗人的人格气质差异,唐宋诗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,唐代诗思主,宋代诗思主。通过李白与苏轼两首诗的对比,可发现这一点。
同是写庐山景色的诗,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是这样的: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是这样的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李白是绝对的天赋型诗人,其诗歌浪漫恣肆、豪放俊逸,想象力如万马奔腾、百川到海,同时风格昂扬、色彩斑斓,充满奇崛、瑰丽的情思。创作手法难以模仿。苏轼,各类风格都能灵活驾驭,婉约、豪放都能游刃有余。



图|庐山瀑布

李白是绝对的天赋型诗人,天生的乐天派。苏轼则有着更具系统性的诗歌创作理论,讲究“以文为诗”。所以在李白的眼中,庐山瀑布如同银河倾落九天,这种神奇的想象除了他再无第二个人拥有。苏轼观庐山却采用了更加富有理趣的视角:如果不能多个视角思考,那么我们就会像“身在此山”的游人一样,只能从一个角度观看庐山,自然就不能识得“庐山真面目”了。
情与理,只是从大多数情况下出发总结出的两点机械结论。实际上李白的《独坐敬亭山》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绝句,王维的许多诗也含有深刻的禅机。唐宋诗学中创作思路的分别无法用某一个概念而生硬地分开。



图|《独坐敬亭山》

三、韵意多姿,天然与锤炼的各自千秋

谬钺在《诗词散论》中道:“唐诗以韵胜,故浑雅,而贵蕴藉空灵;宋诗以意胜,故精能,而贵深析透辟。唐诗之美在情辞,故丰腴;宋诗之美在气骨,故瘦劲。唐诗如芍药海棠,秾华繁采;宋诗如寒梅秋菊,幽韵冷香”。
在炼字造句方面,唐诗崇尚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。唐代以才气作诗的天赋型诗人创作出的诗歌风格为情韵兼胜、清新俊逸。这类风格的代表有李白、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、孟浩然等。



图|与唐三彩形成鲜明对比的宋代汝窑瓷器

诗歌整体上情感奔逸、真挚热切,传达着最高扬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,其中留下了不少的名句:“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渡镜湖月”是如何一种奇异的幻想,“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又是怎样一种自信、自负的自我?同时,李白的诗歌又不止这一种审美风格。他的如椽大笔想放便放,想收便收。放的时候倾泻万里,收的时候点到即止。因而李白还有《独坐敬亭山》、《峨眉山月歌》这样富有韵味的绝句。
宋诗则注重字词锤炼和用典,作者大多为知识型诗人。黄庭坚曾说:“自作语最难,盖后人读书少,故谓韩杜作此语耳”。黄庭坚继承的是晚唐贾岛、姚合的“苦吟诗人”一派,对于诗句字斟句酌。在外在结构上细致安排,讲究对偶工整、用典确当,同时注重诗句的韵律节奏,学习杜诗“沉郁顿挫”和韩愈“雄奇怪异”的诗歌风格,以及“笔补造化”的创作精神,追求“拗句”,以增加诗歌阅读过程中的阻碍、起伏。



图|黄庭坚像

试读其代表作《寄黄几复》可体会这一点: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持家但有四立壁,治病不蕲三折肱。相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。”“我居北海”忽然起头,“寄雁传书”、“三折肱”用典。在意象的使用方面,唐诗采用自然意象,宋诗大多采用人文意象。



图|“寄雁传书”典故:鸿雁传书

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是江水、月、大鱼、大鲸、雪山、海、天等壮大的自然景物;上述黄庭坚的诗中虽然也采用大量的自然意象,但实际上是加工过形成的人文意象:南海、北海明显是用典类的专指,“江湖”指人世间,“夜雨”无时令、无具体状态,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。“十年”使“灯”这个本身的人文意象变得更加具有抽象的象征含义,而不仅是意象的指代表达作用。



图|黄永玉《明月出天山》

对比王维的《山中》和苏轼的《赠刘景文》也可以看出宋诗与唐诗在意象使用方面的不同之处。同样是以自然景物为主要意象,“白石”、“寒天”、“红叶”、“雨”都不能单独对诗歌产生意义,最终形成一个浑融的诗歌意境,好比颜料渲染。而“荷”、“擎雨盖”、“菊”、“傲霜枝”哪怕是单独,也能看出其中的隐喻意义,因此这类自然意象已经成为了人文意象的一部分,表现出独立、冷傲、传神,好比以线条勾勒,充分留白。



图|残荷

自然也好,雕琢也好,都有长有短,应根据诗人具体的创作需要而取舍。浑然天成的诗作对诗人天赋的要求极高,不适合模仿;雕琢之作容易陷入刻意求新求奇的歧路,变得晦涩难懂。有的诗一挥而就,不经雕琢却显得精妙异常,犹如大自然在山川景物上的鬼斧神工,例如李白的诗;有的诗几经雕琢,最终却如浑然天成,看不出一丝痕迹,例如杜甫、苏轼的诗。取长补短,博采众长,这是大诗人才有的妙笔。

结语

美,是无功利的欣赏,是心中无端生发的愉悦。美是所有艺术的由来,是人类最柔软的本性之所在。世界上的人会有不同的性别、阶级、国别,却不会有人不爱美。古希腊神话中,造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便是美女海伦绝世的容颜。
唐诗的外向、奔放,是有唐一代各民族精神融汇交流的产物,也是中华民族从华夏一族不断地丰富血液、壮大基因的过程中,新型民族形态喷薄而出的朝气,充满自信、昂扬,积极向上的人生意气和时代风貌。宋诗的内敛、含蓄、孤傲,是民族形态成熟以后,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沧桑变迁,已有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”的从容不迫,也是在唐诗难以逾越的高度之下的不懈探索,因此有着与唐诗截然不同的创作心态。王国维曾说:“主观之诗人,不必多阅世。阅世愈浅,则性情愈真”。“客观之诗人,不可不多阅世”。这就是为什么唐诗的美是饱满、热烈的情感和奇妙、瑰丽的想象力,而宋诗的美是平淡、冷静的哲理和从容、闲适的生活智慧。
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因而唐诗与宋诗的美也无孰优孰劣。诗分唐宋,但美却能穿越时空。当我们望向太空中那轮明月,会知道唐代的李白看到它吟出了:“青天有月来及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”,宋代的苏轼看到它吟出了: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历史因为美而在此刻重叠。
【参考文献】

《资治通鉴》
《沧浪诗话》
《宋诗钞》
《全唐诗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35

帖子

70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70
发表于 2025-2-26 02:12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错 支持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8

帖子

55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55
发表于 2025-2-26 07:36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也来顶一下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31

帖子

6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62
发表于 2025-2-26 15:29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占坑编辑in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

主题

24

帖子

49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9
发表于 2025-6-30 08:54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在这里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4

帖子

4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8
发表于 2025-7-6 23:04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沙发??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26

帖子

5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53
发表于 2025-9-7 10:37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撸过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30

帖子

61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61
发表于 2025-9-29 19:50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前排,哇咔咔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400-123-45678
售后咨询热线
010-12345678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AcFun

GMT+8, 2025-10-13 04:52 , Processed in 0.15027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